推广 热搜:   绿茶  茶园  茶道  茶叶  普洱茶  红茶  茶文化  泡茶  茶叶动态 

中国茶文化的内涵

   日期:2021-08-11     来源:中国茶业网    浏览:182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,问世已有1200多年,其蕴藏的技艺和智慧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茶人。系统全面而言简意赅
         “茶圣”陆羽的《茶经》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,问世已有1200多年,其蕴藏的技艺和智慧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茶人。系统全面而言简意赅,是《茶经》的行文特点,后人对其字句的不同释义,衍生了内容迥异的注释。为此,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在研读古今数十种《茶经》版本的基础上,逐字逐句推敲考据,致力用易懂的文字、恰当的解读,尽可能地还原陆羽写作时的本意。可贵的是,《茶之基本》不只是《茶经》的注释本,周重林还通过30余篇感怀随笔与古人“对话”,力图读懂中国茶文化的内涵。
        茶,从解渴到品味,始于《茶经》。虽然陆羽记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与产地,茶的功效、栽培、采制、煎煮、饮用方法等,但事实上,在酒业繁盛的唐代,茶艺还属于前卫艺术,所谓“时人多泛酒,谁解助茶香”。周重林认为,重提陆羽,重新审读《茶经》,就是重拾古代茶雅传统。“当我坐在茶室喝茶的时候,我是把整个宇宙喝到肚子里,我举起杯子之刻,即是超越时空的永恒。”中国茶绝不仅是一个很美味的饮品,它的独特馨香弥漫千年。
        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”陆羽所处的时代,大茶树不少,因为树太高,人够不到叶子,便直接砍树。周重林旁征博引,引用宋代地理志书《太平寰宇记》所载“泸州之茶树,夷獠常携瓢置,穴其侧”、宋子安的《东溪试茶录》所载“柑叶茶,书高丈余”、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所载“建茶皆乔木”等,佐证了大茶树曾遍布华夏大地。就《茶经》多种版本中存在的“蕊如丁香”还是“蒂如丁香”“叶如丁香”的争议,周重林给出了不同看法,他倾向于“茎如丁香”,主要理由是“丁香茎与茶的茎很像”。
中国茶文化
        读《茶经》,遇到不通处怎么办?或许,回到生活,回到茶与茶树本身更容易理解,毕竟陆羽的茶艺源于实践。“其沸,如鱼目,微有声,为一沸。缘边如涌泉连珠,为二沸。腾波鼓浪,为三沸。”其中烧水煮茶的常识,不仅揭示了下层水随温度上升往上浮、上层水温度低往下沉的对流现象,还特别提到“初沸,则水合量,调之以盐味,谓弃其啜余。”为什么想要甜,加点盐呢?周重林查阅了若干文献后说,在低浓度的时候,咸确实会增加甜感,但随着浓度的增强,就会有抑制的作用。
        周重林除了对《茶经》进行注释解读,还记录了一些茶人茶事,谈论了各种有关茶文化的话题,比如唐代好茶的标准是什么、器具对茶有什么影响、究竟什么是茶道等。他特别提到,《茶经》的“经”,起初并非今天通俗意义上“经典”的“经”,也不是“经史子集”的“经”,而是“经纬”的“经”。“茶经”,就是让茶有秩序。“线做好了,往织布机上一摆,横的是经线,竖的是纬线。经纬分明,也就是指天地万物的秩序。”这部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,其实是建立在遵循自然秩序的基石上。
        沏一壶清茶,静待一生对饮的人;读一部茶书,邂逅千年文化的魂。饮到深处,喝茶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?在生活节奏快速的当下,遥想茶风弥漫的时代,不妨静下心来,翻一翻茶书,品一品香茗。用实践探路,用心灵体悟,或许才能读懂中国茶文化的内涵。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积分兑换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黄金芽茶叶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陕ICP备16018667号
Powered By DESTOON